4月8日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博导、我院特聘专家姚喜双教授通过腾讯会议视频直播的形式,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抗疫——诗词朗诵与活动策划》的"云端"讲座。讲座由播音系主任苏凡博老师主持,我院李雁书记、田秋生院长、播音系全体教师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约150位学生聆听了讲座。

姚喜双教授从科研选题、活动策划、朗诵创作实践三个层面为我院师生进行了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在科研选题方面,姚喜双教授认为,科研工作应紧跟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科研工作者应保持科研敏感并挖掘优质选题。比如疫情期间央视《新闻1+1》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是如何通过与专家的互动问答来消除信息盲区、破解谣言危机的?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白岩松提问内容的语料整理与分析,以小见大、总结经验。又如疫情期间“逆行者”、“下沉”、“重启”等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感情色彩,研究者可以统计这些词语,总结其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等。
在活动策划方面,姚喜双教授从分享其组织筹办“西湖诗会”特别策划“战疫·声音的力量”接力诵读活动的缘起切入,引出“整体诗词策划”的认识和启发,对“朗诵作品的策划与选取”提出标准,分别从选择好主题、平台、团队,把好政治关四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地剖析。
在朗诵创作实践方面,姚喜双教授以《且看风光傲古》《援鄂医疗队离汉有感》《天仙子·援鄂医疗队离汉有感》《请接受一座城市的敬礼——献给援鄂医疗队员》四首诗歌为例,从备稿六步到表达技巧层面深度剖析了创作要点。播音系唐毓、杨锦浩、冉昀艳、熊秋鹏、刘乐怡等同学通过线上语音的方式展示了诗歌朗诵,姚喜双教授对学生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并强调理解是表达的前提,真情实感是朗诵成功的关键,在朗诵过程中要把握“情真意切”,同时要准确定位重音和次重音,在不是重音的地方“惜墨如金”、不断推进,直到情感高潮处再泼墨如云地展开。姚喜双教授肯定了同学们的专业基本功,希望同学们继续钻研,不断提升。

讲座气氛活跃、内容充实、效果鲜明、反响热烈,李雁书记和田秋生院长也通过线上语音向姚喜双教授表示了感谢。讲座后,播音161班赖峻燊同学表示:“虽不能回学校,但却能在云端和姚教授进行深度交流,实在难得!姚教授激励我们要夯实专业基本功、拓展知识储备,将来做一个有情怀的媒体工作者。”播音192班的罗润妍同学表示:“今晚有幸能得到姚教授的一对一指导,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和帮助。老师谈到的“情真意切”让我明白了朗诵不能停留技巧层面,而是要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