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走进乡村实践,助力脱贫攻坚 ——122cc太阳集成游戏连续三年开展“新闻扶贫”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1-03-25】  作者:     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已跨越了三个夏天。按照部校共建122cc太阳集成游戏的安排,122cc太阳集成游戏也已经连续三年开展“新闻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三年来,学院先后有48名专任教师带领近200名学生走基层,一批又一批师生身携“重器”,步履坚定,走进广州市对口帮扶的贫困县、村,用脚步丈量,用心灵摩挲,用镜头记录,用文字镌写,将一段又一段令人动容的扶贫故事,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扶贫模式以多元的形式展现在公众视野中。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大考”之年,也是疫情肆虐、压力陡增之年,122cc太阳集成游戏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又一次负重出发,深入梅州、清远,开展新闻扶贫回访和电商直播带货主题实践活动,在乡村挥洒青春,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122cc太阳集成游戏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出发前大合影(摄影:邹振东)

领导老师率先垂范,专业学生各显神通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院长田秋生助力梅州直播带货活动,在直播间现场教学,讲述五华菩米的历史。

党委书记李雁前往清远连州进行脱贫情况调研,并在清远电商直播组现场直播带货。党委副书记方建平带领清远新闻扶贫组到清远朱岗村、联一村和斜磅村进行深入调研。

院长田秋生、党委书记李雁、党委副书记方建平与师生一同直播带货(摄影:邹振东、张化东老师)

与此同时,各个专业老师全程指导。张敬民教授带着新闻扶贫队伍通过纪录片拍摄的形式,详细记录了我校对口帮扶的中兰村面貌和村民生活的变化。

在广梅产业园,夏德勇教授现场指导新闻采写,手把手教会同学们如何更自然的深入挖掘被访者口述中的新闻信息。孔令顺教授带队亲自走访扶贫专题微广播剧《高山上的银杏》的故事发生地斜磅村,与同学们一起体味脱贫攻坚战中的驻村扶贫干部的真诚、智慧和艰辛。

刘雪梅副教授坚持新闻学子始终要“扎根中国大地做新闻”的方向,带领学生团队前往清远连州市联一村进行新闻扶贫回访,走访了贫困户并拍摄了主题纪录片。

张静民教授、夏德勇教授、孔令顺教授、刘雪梅副教授指导学生开展新闻扶贫回访活动(摄影:余伟瀚、杜欣琦、吴宇涛、欧阳阳)

刘玉萍副教授、许莹冰老师在清远阳山宝晶梨的直播带货现场,带领学生了解农产品,指导学生直播带货。

李鲤副教授冒着酷暑走访朱岗村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和脱贫典型代表,体验“乡村新闻官”的责任与担当。张灵敏老师远赴梅州,调研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给湖中村带来的新变化,并制作短片《走进》记录下精、准扶贫带来的显著变化。

曾岑老师带队专门走访五华县当地的无花果种植基地、蛋鸭养殖基地,了解直播带货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实验室张化东老师,学工办邹演枚、高莹莹老师也亲身参与,在做好后勤保障的基础上,与学生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

老师们以体验式课程思政形式,在实操环节,因地施教,亲身示范,春风化雨般给学生们以思想洗礼,帮助学生们尽快“破墙”,全身心进入工作和学习状态。

刘玉萍副教授、李鲤副教授、张灵敏老师、曾岑老师、许莹冰老师、张化东老师指导学生实践(摄影:肖怡娴、黄亮聪、罗婧文、邹振东、张化东老师、李馨)

参与本期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员涵盖了新闻学系、传播学系、广播电视艺术系和播音主持艺术系等全部专业学生。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和本科生齐齐上阵,新闻学系同学发挥文字优势,传播学系同学整合成新媒体形式,广播电视艺术系同学发挥过硬的编导思维,播音主持艺术系展示过硬主持本领,打磨出一篇篇精彩的新闻文本,制作出一条条精美的微视频,将贫困地区的扶贫故事生动还原。

梅州直播电商小队(摄影:冯竞博)

                  

练就“四力”,成果丰硕

本次社会实践在各类宣传平台总计发布稿件50余篇,短视频30多条。

其中20余篇优质新闻稿件被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央广网、广州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等媒体刊载;近10条高质量短视频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大湾区之声、南方+等平台播出。

其中《我校新传人:又见“远”景,助力扶贫》《我校:把新闻课堂搬到扶贫一线田间地头》《我校特色思政课:走进乡村实践,体验脱贫攻坚》《一颗无花果的故事》等稿件和视频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刊载,阅读量总计达20万+。


人民日报客户端刊载暑期实践新闻报道

好的新闻稿件和短视频源于师生们深入乡村的尽心采访。为期一周的实践中,清远队走进鲤鱼村、朱岗村、斜磅村、联一村和梁家村;梅州队深入五华县诸村、中兰村、大村村和大二村。

同学们分批次、分队伍,完成了新闻稿件采访写作、专题片拍摄、电商直播等多种形式。

采访梅一客农庄董事长、广东省人大代表张雪莲(摄影:邹振东)

实践期间,梅州队和清远队走进产业帮扶的工厂车间,走进山路崎岖的贫困村,调研村支部、做客贫困户,访谈第一书记,获得第一手的、最鲜活的典型事迹。在此过程中,老师们全程讲授、悉心指导,学生们真采、真写、真拍、真发表,切实锻炼了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必需的“脚力、脑力、眼力、笔力”。

采访鲤鱼村第一书记兼队长陈伟权(摄影:肖怡娴)

创新电商扶贫形式,与时俱进开展社会实践

7月26日到8月1日,122cc太阳集成游戏“直播带货扶贫小组”兵分两路,奔赴清远、梅州、花都,在广州市及当地扶贫办的协作下,与联通、禾家助农馆、触电新闻等直播平台合作,共计开展了14场富有特色的直播助农活动和1场新闻直播活动,累计观看317299人次,带货农产品销售额近6万元,同时带动消费扶贫近14000元。

以《新闻理想点亮传播之光——“暑期社会实践,扶贫助农在行动”》为代表的多篇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和广州日报刊出,获得较大的影响力。

初次尝试以带货直播的方式扶贫,凝聚了全院领导、老师和参与同学们的汗水与努力。直播期间,学院田秋生院长、党委书记李雁、党委副书记方建平和许莹冰老师亲自上阵,带头介绍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播音主持艺术系刘玉萍、曾岑两位老师整合各方资源,对接联络农产品产销基地,从零开始,带领同学们体验农货选品、打磨直播话术、锤炼带货技巧;同学们齐心协力,各展所长,发挥普通话、粤语播音专业优势,为扶贫助农注入新的活力。

清远电商直播队收官之战(摄影:肖怡娴)

直播从本质上是一种传播行为,参与电商直播实践,同学们不仅可以展现专业技能,发挥专业优势,还可以提升协作能力,在电商直播、撰写稿件、拍摄图片、视频剪辑、网络宣传等方面锻炼综合素养,更可以将新媒体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国家战略方针之中,找到人生价值。

同学们通过探访清远市英德红茶种植基地、梅州市五华县潭下镇潭丰农电商创业产业园等地,了解五华菩米、麻竹笋、晶宝梨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情况,亲自走到田间地头,亲身体验脱贫攻坚的不易,亲自感受美丽乡村的愿景与蓝图,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困难中学会坚持,在逆境中保持希望,深刻感受了传媒的力量。

花都绿萝基地室外直播(摄影:李馨)

播音172班黄鑫同学,已经是拥有1200多万粉丝的网红主播了,这次听说直播带货扶贫助农的实践活动后,专程赶到清远参加了一场直播,成为本次直播的一大亮点。

抖音千万粉丝网红黄鑫同学助力扶贫直播(摄影:谭炤南)

黄鑫说:“多累我都要来,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我很感谢学院和老师的栽培,我也一定要想办法回馈社会。”

“其实,扶贫并不是捐钱捐物,真正的扶贫是让贫困地区的人民认识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来自播音173班的直播队员苏智文说道。                  

“乡村振兴一定会实现!”

脱贫攻坚从来都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它是一群又一群人艰苦奋战的故事;乡村振兴也从来都不仅是一句热血口号,它是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目标。

这次社会实践,同学们爬坡上坎、走村串户,用心走进扶贫工作者、乡村基层干部与贫困乡亲,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全景记录了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所奋力书写出的动人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乡亲们一边抹去汗水,一边期盼着更美好的明天;在这些故事里,同学们不断用文字镜头记录,不断坚定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到连州市斜磅村给参加高考的同学作志愿填报辅导(摄影:欧阳阳)

“累但值得!”广电193班廖勉钰同学在实践总结中如是说到,这也是很多实践队伍成员的共同心声。每天高额的任务量可能是疲惫的,但大家精神丰盈。

在路上,有老师随时随地教学指导,让新闻课堂上的专业知识走进工作现场;在路上,有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把疲贫困地区的生活照亮,是一堂思政课,一次很好的党性教育;在路上,大家形成稿件文本,把扶贫路上的所感所想传递给广大受众,也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塑过程,更是一次近距离感受从精准扶贫走向乡村振兴的心灵旅程。

连州市丰阳镇朱岗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德学介绍村容村貌(摄影:王译玄)

广电193班龚一晨同学在参与展示梅州中兰村扶贫工作纪录片《我给第一书记当助理》中讲道:“上有国家政策,下有村民们的不懈奋斗,再加上我们驻村扶贫干部们在中间的联结与助力,取得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指日可待。”

媒体192班何夏怡同学撰写的《“不是走近,而是走进”——大学生眼中的脱贫攻坚》在广州青年报全文刊登,之后又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中国青年报、今日头条等媒体刊发,她在文章中写到:“实践五天,我们不断思考怎样才能用镜头和文字最完美地呈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在不断思考精准扶贫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再多的文字和数据都无法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我想,他们的笑容一定会是最好的答案。”

直播队员谭宇洋在鲤鱼村麻竹笋种植基地抱起两位开心的小朋友(摄影:刘菁茹)

来自2019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同时担任本次“直播带货扶贫小组”清远队队长的冯颖倩同学表达道:“这次实践互动,让我也有机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尽管微不足道,却坚信点滴光亮终将汇聚星河,愿日后踏入社会也不忘今日初心。”

参加清远新闻扶贫小组,来自媒体191班的张晓冬同学由衷感慨:“当我真正踏上清远乡村的土地,呼吸到乡村的空气,和淳朴的村民进行交谈,我深深意识到国家扶贫工作带来的显著成效,落实的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员的实际帮助。2020年是国家扶贫的收官之年,我相信,在国家的帮扶下,中国的乡村振兴一定会实现!”

122cc太阳集成游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卓越新闻人才为中心目标,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将新闻实践教学搬到扶贫一线,带领学生入乡村、访乡亲、察民情、强自信。

(探访红色基地梁家水村烈士陵园)(摄影:王译玄)

这是学院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作风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建设“走基层、懂国情、长本领”的新闻传播实践育人的新探索。

老师们授业于扶贫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寻找鲜活教材;树人于实践之中,培育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同学们收获于田间地头,以实战见功底;成长于观察思考,以汗水强基础。

这既是鲜活生动的新闻实践育人课堂,也是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更是坚定理想信念和追寻时代价值的人生思考课堂。

同学们亲眼见证乡村逐渐走向富裕,自豪感油然而生,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亦愈发强烈,亦更加坚定了以新闻人的身份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中来的信心。

(直播队员在阳山县晶宝梨种植基地)(摄影:张化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每一个青年积极参与、勇于担当。122cc太阳集成游戏创新开展“新闻扶贫”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行稳致远,在坚持新闻理想中不断思考,在传播一线故事中明确方向,在融入普通生活中实现价值,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记录者与推动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