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语是空灵的舞蹈,是白描的画,是想象的诗。”
“我对事物的认知都来源于听觉和触觉,我喜欢把听到的声音和双手触摸到的事物,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睁开从未见过世界的眼睛,收集所有的阳光和爱情,再写成一本别人看不懂的书。”
11月26日晚7点30分,由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共同承办,海珠区文化馆协办的广州市残疾人第一届“声声传情”语言艺术沙龙于线上举行,我院副院长张爱凤教授、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苏凡博副教授受邀担任评委。
本次语言艺术沙龙活动以“厚植爱国情怀、品味幸福生活”为主题。经历了激烈的角逐和严格的筛选,共有10个节目、11名选手参加本次活动的决赛。

以声传情,生命之花处处绽放
在本次沙龙活动的决赛中,选手们的声音时而如洪钟铿锵有力,时而如微风细雨悠远绵长,时而如小桥流水扣人心弦。大家用真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用声音抒发生命的坚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赛选手关惠仪朗诵的原创作品《你的名字》,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激情表达了新时代青年爱国爱党的赤子情怀,荣获一等奖;获得二等奖的选手是笑容灿烂的梁肖妃,她朗诵的作品《我的爸爸》真诚致敬为航天事业奋斗一生的罗阳同志,弘扬了航天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忘我奉献精神;三等奖获得者莫聪宗饱含真情地朗诵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讴歌了总理一生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文化服务,助力残障人士绽放生命光彩
优秀的朗诵艺术作品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艺术熏陶,让坚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融入朗诵者和听众的内心。
为更好地展示选手们的风采、提升朗诵艺术水平,11月19日晚,张爱凤教授对所有选手进行了在线指导。在决赛点评环节,张爱凤老师鼓励热爱朗诵但心里还有顾虑的残障朋友,平日可以多朗诵《保卫黄河》《满江红》《相信未来》等激情昂扬的诗篇,不断调动内心勇敢乐观的情绪,激发语言艺术的表现力。苏凡博老师也鼓励残障朋友积极参加直播带货,“勇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成为直播当中的亮点和窗口”。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组织残疾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2021年,我院获批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老师作为基地的骨干力量,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积极奉献力量。
图/文 李佩玉 广播电视艺术专硕2021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睁开从未见过世界的眼睛,收集所有的阳光和爱情,再写成一本别人看不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