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四力”:我院田秋生院长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发布日期:2023-03-17】  作者: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全面认识当下国际舆论形式,了解新时代、新技术下中国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掌握应对复杂多变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方法,我院开启了2023年春季学期的“思政第一课”。3月9日下午,田秋生院长为2022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同学们开展了“思政第一课”的课堂教学。课堂中,院长分别围绕本次课题的缘起、案例分析以及理论思考三部分向同学们展开讲述。

▲田秋生院长在文清110教室教学

在对于提高新闻舆论“四力”缘起的探讨中,田院长提到了两个背景:一是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二是在当下时代新技术和传播生态环境的变化给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带来严峻挑战。

随后,在案例分析环节里,田院长分别给同学们列举了历史和网络传播两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于历史案例分析,田院长特别提及了香港进步报刊《大众生活》周刊与《群众》报刊中夏衍的个人专栏《蜗楼随笔》,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感悟,并与大家共同探讨其中蕴含的宣传技巧。对于网络传播案例分析,院长则是着重分析了在阿木爷爷、广西超模以及主流媒体的夜读栏目备受大众追捧的原因,并从这些现象中给同学们总结出其存在的共同因素——表现人性的共通之处。同学们在田院长所举的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有所思考,深受启发。

在最后的理论总结中,田院长归纳了“四力”的定义,同时提出了如何提高“四力”的途径。田院长说道:“这些案例总结起来就是如何针对特定的对象开展有效传播,我们要有很强的对象意识以及明确的传播目标,包括相应的、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并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有所收获。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任务。田院长在“思政第一课”中运用充分、生动的案例为同学们讲述了提高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四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提升“四力”的根本因素,对我院学子日后的专业学习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感悟

广电222戴浩添:“这次思政第一课让我受益良多!田院长用不同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新时代下“四力”的重要性。日后会继续紧跟党的步伐,以二十大重要思想作为指导,为祖国的新闻事业奋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之声。”

广电222欧阳思帆:“参加了本次的大会,我感到新闻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力,在田院长的课上,我最大的感悟是传播力与话语权之间的关系,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对我们这一代媒体人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正在崛起,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话语权,而我们作为未来的媒体从事者应该了解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担起这一份责任。”

广电221王润帆:这次的思政课为我们以后作为新闻从业者有很大的思想启发。田秋生院长通过几个生动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增强“四力”,如何在这个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写出更好的新闻,如何更好地恪守新闻人的职责。也相信各位同学都在本课中都受益匪浅。

广电221晏旭:田院长的授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传学子,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道德思想意识。当前时代背景下,要写出接地气的、能够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新闻,需不断增强“四力”,让新闻有温度、有立场、有故事、接地气。田院长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明白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文字记者 陈广聪\文字编辑 周纯烨

Baidu
sogou